「本文来源: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9月9日报道(文/罗向东)
我是一个60后,在宁夏南部一个偏远的农村度过了少年时代。那个时候的农村几乎找不到书籍,尤其是少儿读物非常少,在我刚上小学学会几个字的时候,我就迷上了《参考消息》,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这是我身上发生的真实故事。
由于老爸是学校校长,学校只有一份《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每周从县上送来一次,最先进入老爸的办公室,而我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受益人”之一。
《参考消息》像一扇窗户,让很小的我就知道了外边的世界,虽然很多内容读不懂,也不理解,但并不影响我对它的痴迷,这让我的知识面明显多于同班的其他同学。因为我知道,除了我们自己的国家中国,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国家,每天发生着各种有趣的事情,而我的同学们几乎啥也不知道。
印象最早和最深的是关于越南的报道,虽然我还不知道越南的地理位置在哪儿,我却知道越南共产*如何完成了越南统一,因为每天都有越南南北战斗的报道,有美国轰炸越南人民以及最后彻底失败的报道。我就像看电视剧一样,天天期盼着报纸的到来,天天期盼着了解最后的结局,如同这几天美国败走阿富汗一样,天天想知道阿富汗近况。
由于有了《参考消息》这个启蒙读物,让我早早地“认识了”很多世界名人,比如瓦尔德海姆、尼克松、格瓦拉、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卡斯特罗、胡志明、西哈努克等等,也让我熟悉了欧洲、美洲、亚洲许多国家的有趣故事,以至于只要提到哪个国家,我立马就能说出它的首都名称。
我的班主任老师在有一年的期末评语里面专门写了一条我的优点:“痴迷读报。”
《参考消息》始终伴随着我的成长,即使上了大学离开了家乡,也没有离开过我。大学校园里有个阅报墙,每天都有《参考消息》报纸更新,经常有人看见我一个人在*昏的微光下,站在报前久久驻足而不离开的身影。
工作以后,我订阅的报纸有一份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参考消息》。9月2日的《参考消息》第16版右下角有一个“征文启事”,诚邀读者聊聊“我与《参考消息》的故事”,令我放下手头的工作,写了这篇短文,其实也想表达一下我的感激之情。谢谢《参考消息》90年来各位编辑前辈,是你们给了我丰富的精神生活,让我“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作者为斯伦贝谢长和油田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