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共和国尊严的象征晨晖纪实
TUhjnbcbe - 2023/2/28 18:17:00
斑鸠菊注射液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498838.html

——中国礼仪部队全景扫描

陈辉

这是中国饮誉世界的四支礼仪部队,为共和国赢得了无数辉煌。

*乐队成立于年7月10日;三*仪仗队成立于年3月;国宾护卫队成立于年6月;礼炮队成立于年8月1日;国旗护卫队成立于年初。

每逢国家进行重大庆典活动和迎接重要外宾时,五支礼宾部队就要出动,展现国家形象。

中国礼宾部队是国家尊严的象征,是令每个中国人都感到骄傲的部队。

声震五洲的礼炮队

——中国礼炮部队探秘(上)

轰......轰......轰......

礼炮声共54响,惊天动地,震撼人心。突然,晴空下起阵雨,礼炮声消失了,“雷震”雨也停了。老百姓说:“这是天意!”

这一奇观,发生在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伴随着礼炮声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54响礼炮之后,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54响礼炮之后,礼炮兵们激动了。因为,它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礼炮部队从此诞生了。

开国大典,毛泽东说:“放28响!”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仪式正式在天安门广场开始。

当天上午,我*礼炮队把108门山炮自东向西,一子摆开在礼炮场地。山炮背倚天安门,跑口向南。

为了防止火药散落,卸掉弹头的炮弹口已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礼炮手们把炮弹擦了一遍又一遍,整齐地摆放在山炮后侧。

礼炮手们在等待着。汇集了30万*民的天安门广场,成了鲜花、彩旗的海洋。

举世瞩目的时刻来到了。下午2点55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副主席、刘少奇副主席等领导同志登上了天安门。下午3点,开国大典仪式正式开始。

不一会儿,电话传来了命令:“鸣礼炮!”

礼炮队员们立即发射礼炮。

108门山炮分成两组,一组发射,一组装填。

54位装填手靠手工整齐划一地在1秒多钟里完成装填。54位拉火手则以统一的动作拉火。

当毛泽东主席亲手摁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时,第一声礼炮响了。这炮声震天撼地,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诞生了!

两分半钟,五星红旗升到杆顶,第28响礼炮刚好结束。没有漏响,没有哑炮,没有前后炮声不统一。共和国的领袖、民主人士、受阅部队、首都市民,无不为这惊心动魄、万无一失的礼炮声而惊叹。

鸣放礼炮起源于英国海*。在海上两船相遇时,鸣放空炮,意味着解除武装,表示没有敌意和对对方的尊敬。当时的*舰最多只有7门炮,故鸣放7响;而港口炮台上的火炮较多,通常以3倍于对方的炮声表示答谢。久而久之,鸣炮就成为互相致敬的国际惯例,成为在各种盛大庆典和隆重的迎宾仪式中应用的一种礼节和礼遇。

按照国际惯例,国家元首来访鸣放礼炮21响,总理级鸣放19响。因此,21响礼炮是世界上的最高礼仪。当时,不知毛泽东是否知道这一国际惯例。他说,这一次礼炮要放28响。

*协一届会上有代表对28响提出质疑?

毛泽东在庭院散步,迎面碰上了在大会筹委会工作的华北*区作训处处长唐永健。

“你起草个报告怎么样呵?”毛泽东说。唐永健是个才子,他起草的报告不仅字迹娟秀,而且措词准确,下面执行起来几乎没有什么疑问。

“主席,您讲。”

“你起草一个关于礼炮28响的说明。”

唐永健没有多问,很清楚的答应下来,转身办去了。英文很好,又有中学语文教员履历的唐永健,心里很明白,中国共产*从横空出世到今天,刚好28年。28响礼炮就是28年*史的礼赞,这不是很明白吗?

很快,简明扼要说明28响礼炮的报告递上去了。

毛泽东用铅笔签上了他的名字。

这份材料转发了。从此,28响礼炮就代表着中国共产*28年的奋斗史。

那么首届*协会上,那54门礼炮又有什么说法呢?

最流行的说法是,54门礼炮代表54个民主*派。

翻开*协一届会议的材料,大会代表分配在45个单位中。

还有一个说法是54响礼炮代表了54个民族。

但是国务院1954年才开始调查民族情况,当时自报民族名称的有好几百个。国务院1956年公布中国共有51个,后来有补充了4个,加上汉族,中国共有56个民族。

至于说54门礼炮代表“五四运动”,更有点儿牵强了。

开国大典礼炮队由108门山炮组成,分为两组。一组装填时,一组发射,轮流作业,这样可以减少发射间隙。

所以,这才是54门礼炮的原因。

其实,首届*协会上的54门礼炮没有特殊含义,与后来我国54个民族相吻合,只是一个巧合。

原第5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韩怀志曾担任开国大典礼炮队总指挥,他回忆了鸣放28响礼炮的一些情况和开国大典鸣放礼炮的盛况:

1949年秋,我在华北*区特种兵所属的战车团任参谋长,为参加开国大典的阅兵式,我团抽调部分日式坦克和装甲车在丰台参加训练。9月中旬的一天,特种兵司令员高存信和参谋长李健把我叫去交代任务:“十月一日开国大典,要鸣礼炮,由特种兵组成一个礼炮团,抽一名老的炮兵干部担任礼炮团的总指挥,决定由你负责担负此项任务。”

当日下午我赶到庆王府华北*区司令部,正遇上唐延杰参谋长。他详细向我介绍了这次任务的情况:开国大典,定在十月一日午后举行,庆典开始后第一项是鸣礼炮,奏国歌,升旗,三项同时进行。由毛主席亲自升旗,关于礼炮团是毛主席亲自定的,由54门礼炮,齐鸣28响。

9月下旬,抽调的火炮和参加人员已全部到齐,因为当时没有专门的礼炮,全部是我到部队抽调的一色山炮。炮手都是排、连、营干部,其中有战斗英雄。

礼炮训练关键是如何把炮放齐。限于当时条件,没有电钮操纵,由我统一喊一声“预备”——放!然后,各炮拉火。因为54门炮一字排开,约200米长,由我站在中间发令,几天下来,我嗓子喊哑了,两头的炮手还听不清楚。

开国大典使用的礼炮

9月28日晚,我们进行试放,炮阵地设在天安门东南角公安部大门以西,54门炮一字排开,按要求奏国歌和鸣礼炮同时开始,国歌奏完,28发礼炮放完。大约每隔3-4秒一发,放了5、6发后,轰隆的炮声加上烟雾弥漫,炮手已经听不清我的口令了,无法保证继续放齐。经大家研究,最后决定在指挥台中间用几张大方桌摞起,我站在桌子上,手持大红旗高高举起,喊“放”时,红旗落下,炮手看到红旗落下,马上拉火。这样又练了两天。

年开国大典使用的礼炮

10月1日早6点前,我们礼炮团全部到位,礼炮团以西紧邻*乐团。大约早上8点左右,聂荣臻司令员由杨成武同志陪同来到我们炮阵地,聂司令员问了我一些训练情况和28日晚上试放的情况后对我说:这54门礼炮和齐鸣28响是毛主席亲自定的,你一定要放整齐,可不能给我放得噼里啪啦的。我们向他保证一定完成任务。

下午3点,首先由中央人民*府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国庆大典开始,鸣礼炮、奏国歌、升国旗。这时54门礼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齐放28响,与此同时,毛主席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我们圆满地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

首次访华,中曾根说:“贵国礼炮打得真好!”

1984年3月23日下午5时15分,当中曾根首相由我国领导人陪同踏上天安门广场的检阅台时,震耳欲聋的礼炮声骤然响起,那炮声深沉、浑厚,如春雷滚滚。在当晚的欢迎宴会上,中曾根首相的耳际似乎还回响着礼炮的轰鸣。他竖起大拇指高兴地说:“贵国的礼炮打得真好,把我的五脏都震荡了。”

意味深长的是,中曾根首相为之赞叹的中国礼炮,正是当年八路*当年从侵华日*手中缴获的山炮。

值得荣幸的是,中曾根享受了“文革”中沉默了18年的中国礼炮的首次轰鸣声。

1963年,我国开始按照国际惯例,在迎接国宾时鸣放礼炮。第一位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鸣放礼炮欢迎的国宾,是来自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指挥这次鸣礼炮任务的是三*仪仗营第一任营长王立堂,使用的礼炮是经过改装的30门日制山炮。

这位两鬓斑白的老八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我操枪弄炮几十年,可从来没摆弄过礼炮,礼仪场上无小事,头一次指挥放礼炮,好紧张啊!怕弹药受潮,大家把大衣盖在弹药箱上。结果还不错,21响礼炮放得挺齐,头一炮就打响了!

苏丹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阿布德,是仪仗队开始用鸣放礼炮的形式迎接的第二位国宾。1964年5月,阿布德主席要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确定在欢迎仪式上鸣放礼炮。礼炮连接到通知后,积极准备。他们根据*乐队提供的演奏苏丹、中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精确计算了鸣礼炮的间歇,并提前将礼炮运往首都机场。

5月16日18点,阿布德主席乘坐的专机在首都机场降落。仪仗队、*乐队、礼炮队早已做好了欢迎的准备工作。礼炮排成“一”字型,炮口直指苍穹,当*乐队奏苏丹、中国国歌时,连长牛茂林沉着指挥,炮手按设定的间歇时间,有节奏的随着国歌乐曲鸣放完21响礼炮。阿布德主席在刘少奇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陪同下,检阅了陆海空三*仪仗队。

紧接着,来自红海之滨的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总统萨拉勒也享受到了中国礼炮的欢迎。随后,前来参加我国建国15周年庆典的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刚果马桑巴、代巴总统、马里凯总统,以及进行国事访问的阿富汗查希尔国王等先后受到鸣放礼炮的接待,总统和国王们都为我国礼炮分队叫好。

令人遗憾的是,“文革”开始,迎接国宾不再用礼炮,一下沉默了18年。

1984年3月7日,新闻电波和各大报纸传播了一条的新闻:我国*府将在迎宾时,恢复鸣放礼炮仪式。

天安门广场又要鸣放礼炮迎接外宾了。当这一既秘密又神圣的任务落到刚组建不久的武警北京总队十一支队时,就象一枚重磅炸弹落地,因为从支队首长到受命成立的礼炮队队长,都还没有见过礼炮是个什么样。

正在大伙担心的时候,上级通知去北京*区炮库接礼炮。一见到放在炮库中的“缺胳膊少腿”,一个个积尘满面,搭拉着脑袋的礼炮,大家心都凉了半截。

“挑好的拉走”炮库的领导建议说。可挑了半天,很少有“躯体”完整的,他们只好拆东墙补西墙。

这些躺在炮库中的炮,生产于日本昭和年间,是一种小山炮,在当时,是用人畜拉动的,炮轮是铁木相间制作的,形如六七十年代我国农村牲畜拉的大车轮子。小山炮的击发装置是机械型的用手制动,经撞针击发发射。炮上的瞄装具是罗盘尺寸换算器,很原始,只能根据炮弹发射角度来算射点距离。

正当礼炮兵们一身土一身汗刻苦训练时,外交部礼宾司通知:3月23日日本首相中曾根访华,要求鸣放礼炮。

中曾根首相此次来访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件盛事,是两国*府谋求把中日友好合作关系推向21世纪的重要活动,我国*府将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隆重举行欢迎仪式。

化干戈为玉帛,昔日侵略者手中的火炮被中国人民变成迎宾的礼炮。而礼炮的成功鸣放,又为中日友好锦上添花了。

后来,礼炮队还为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里根鸣放过礼炮。里根夫人回国后,激动地在《中国之行日记》中写到:“21响礼炮永生难忘!”

往期文章回顾

八一建*节:漫话我*颁发的九次*功章(上集)

八一建*节:漫话我*颁发的九次*功章(下集)

本作品版权归“晨晖*事”所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共和国尊严的象征晨晖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