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这是千古不亘的道理。中华文化五千年,饮食文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
福州位于我国东南部、东临大海、三面环山、气候温和、山珍野味、水产资源十分丰富。福州依山傍海,终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西南山区地带林木参天,翠竹遍野,溪流江河纵横交错,为福州闽菜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烹饪资源,山林溪涧有闻名全国的茶叶、香菇、竹笋、莲子、薏苡仁米,以及麂、雉、鹧鸪、河鳗、石鳞等山珍美味。
福州菜也是闽菜的主体,为闽东风味。“福州菜飘香四海,食文化千古流传”之称。福州菜清鲜,淡爽,偏于甜酸,尤其讲究调汤,汤鲜、味美。汤菜众多,变化无穷,素有“一汤十变”之说,最有名的如佛跳墙。福州菜烹调细腻,以炒、蒸、煨技术最为突出。福州的每一道菜肴都是回味无穷,满口留鲜。
福州人有这么一句老话,“七溜八溜莫离福州”。意谓福州饮食的风味独好,乡人不忍离去。尤其是一些特色名小吃,经过几十上百年的发展,创出了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响当当的福州小吃,就这么长长久久地留在千万百姓的口中、心中。
一、佛跳墙
佛跳墙佛跳墙,又名“满坛香”、“福寿全”。有多年历史,清道光年间由福州聚春园菜馆老板郑春发研创出来的。一百多年过去了,经过几代名厨的改进,如今的佛跳墙主料精选“鱼翅、鲍鱼、刺参、大干贝、鳖裙、鱼肚、鱼唇、鹿筋、鸽蛋、花菇、猪肚头、鸭珍、蹄筋、花菇、墨鱼、瑶柱、鹌鹑蛋等。天上跑的、水里游的、山上长的山珍海味都包括在内,配以多种调料及家养老母鸡、家养*嘴鸭、金华火腿、鸽子、排骨、瑶柱等几十种原料精心煨制而成。
年和年分别在广州南园和香港,以烹制佛跳墙为主的福州菜引起轰动,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佛跳墙热。各地华侨开设的餐馆,多用自称正宗的佛跳墙菜,招徕顾客。佛跳墙还接待过西哈努克亲王、美国总统里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等国家元首。佛跳墙具有补虚养生、调理营养不良的食疗功效。
民间对佛跳墙说法一:
相传光绪二十五年,福州官钱局一官员宴请福建布*使周莲,他为了巴结周莲,令内眷亲自主厨,用绍兴酒坛将鲍鱼、海参、干贝、鱼翅、鱼唇、花胶、火腿、蛏子、羊肘、猪肚、蹄筋、蹄尖、鸡脯、鸡肫、鸭脯、鸭肫、冬笋、冬菇等装入,煨制而成,取名福寿全。周莲尝后,赞不绝口。问及菜名,该官员说该菜取“吉祥如意、福寿双全”之意,名“福寿全”。到后来,一位叫郑春发的衙厨将佛跳墙改进,口味更胜从前。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来尝此菜,当福寿全上席启坛时,荤香四溢,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触发诗兴,当即漫声吟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同时,在福州话中,“福寿全”与“佛跳墙”发音亦雷同。于是,人们引用诗句意,普遍称此菜为“佛跳墙”。佛跳墙这道福州最具盛名的特色美食也就由此得名。
民间对佛跳墙说法二:
福建福州婚嫁风俗中有一个规矩叫“试厨”。按规矩,新婚媳妇第一天上门,第二天回门,第三天须到夫家大庭广众面前试厨,这是对新媳妇治家本领的测试。
民间相传有一个从小娇惯的女子,不会做菜。出嫁前因此而为即将到来的试厨而发愁。母亲为女儿想尽了办法,最后把家藏之山珍海味都翻找出来,一一配制后用荷叶装成小包,反复叮嘱女儿各种原料的烹制方法。谁知这位新娘到了试厨前一天,慌乱中忘记各种烹调方法。她到了晚上才到厨房,把母亲包好的各种原料一包包解开,堆了一桌无从下手,正在无计可施之际,又听公婆要进厨房。
新媳妇怕公婆挑剔,见桌边有个酒坛,匆忙中将所带的原料都装入坛内,须手用包原料的荷叶包住了坛口,又把这酒坛放在了快灭火的灶上。想想明天要试厨,新媳妇生怕自己无法应付,就悄悄溜回了娘家。
第二天,宾客都到了,却不见了新媳妇。公婆进厨房,发现灶上有个酒坛,还是热的。刚把盖子掀开,就浓香四溢,宾客们闻到香味都齐声叫好,这便成了“佛跳墙”的由来之一。
食材:
6只鲍鱼、1斤排骨、1斤鸡肉,姜、花雕酒、瑶柱(干贝)、熟鹌鹑蛋、泡发的花菇。
做法:
1、鲍鱼(选新鲜的鲍鱼,一定要挑侧面看起来比较肥厚、按压有弹性的。)
2、锅中入油,开火,爆香姜片。后把排骨和鸡块放进去,煎至金*色。排骨和鸡块煎过以后,熬出来的汤会变得浓白诱人。
3、锅中加开水,盖上盖子熬煮35分钟左右。用牙刷将鲍鱼表面刷洗干净,再用勺子把整个鲍鱼铲下来,去除内脏,用清水洗干净备用。
4、把煮好的高汤转到大一点的炖盅里,先将鸡块和排骨垫底。然后加入1两泡好的瑶柱(干贝),泡瑶柱的汤很鲜,也不要浪费。
5、加入花菇、鹌鹑蛋和鲍鱼,再放1小勺花雕酒,给整道菜提香(这是佛跳墙美味的关键哦)!
6、上盖子,把炖盅放入蒸笼里,大火蒸1小时左右。1小时后,打开盖子,放1勺盐调味即可!
二、鱼丸
鱼丸福州鱼丸是富有福州地方特色的汉族小吃之一。鱼丸是最能代表福州的传统小吃。小贩挑担敲着碗勺叫卖鱼丸,是曾经福州街头巷尾最常见的画面,早年福州人更是“没有鱼丸不成席”。鱼丸口感好,筋力佳,久煮不变质,色泽洁白玲珑晶亮,食之滑润清脆,肉感弹性,馅香不腻,汤汁荤香不腻。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碘、铁与多种维生素,做汤、热炒均可。
煮鱼丸福州鱼丸以包心有馅为特色,与实心无馅的闽南鱼丸各具风味。制作以鱼肉和精粉为原料加工成富有弹性的皮,再包上猪肉馅,挤捏成丸,味道鲜美,清脆爽口。鱼丸有团团圆圆、年年有余之吉祥美意。
福州鱼丸也是“打”出来的,福州话叫“打鱼丸”。不同的鱼,软硬特性是不一样的。例如,石斑鱼硬、马鲛鱼软、鳗鱼中等。打鱼丸,按照鱼肉软硬性“三三制”搭配最好。自家制作鱼丸时,可在菜板上垫块生猪皮,用刀刮出鱼绒,鱼肉刮完后刺会陷在肉皮里,也不会刮出菜板的渣子。偷懒一点的,把鱼先蒸熟,去掉刺,弄碎。鱼绒加淀粉、蛋清、调味等,用打蛋器搅拌,使鱼肉泡涨起劲,到鱼绒捏成小丸放入水中能浮起就可以了。
民间对福州七星鱼丸有个流传:
古时候,闽江之畔有个渔民。有一天,有位商人搭他的船南行经商,船出闽江口,进了大海,正遇台风袭击。船入港湾避风时,不幸触礁损坏。修船耽延了时间,断了粮,天天以鱼当饭吃。商人叹道:“天天有鱼,食之生厌。能不能换换别的口味?”船妇说:“船上粮已断,唯有一包薯粉。”心灵手巧的船妇便把刚钓到的一条大鳗鱼,去皮除刺,把鱼肉剁细,抹上薯粉,制成丸子,煮熟后一尝别有风味。
事后,这位商人回到福州,便在城里开设一家“七星小食店”,特聘这位船妇为厨师,独家经营“鱼丸汤”。起初,生意并不兴隆。一天,一位上京应考的举子路过此店就餐。店主热情款待,捧出鱼丸。举子食后,颇觉味道极美,便题赠一诗:点点星斗布空稀,玉露甘香游客迷南疆虽有千秋饮,难得七星沁诗脾。店主将诗挂在店堂上,宾客齐来品尝。从此生意兴隆,小店日日春风。“七星鱼丸”也从此得名。
食材:
鱼肉克、猪肉克、生粉克、酱油、味精、盐、老抽、小葱、蛋清、花椒、料酒
做法:
1、鱼肉先用刀或绞肉机剁碎,加少许精盐,少许味精,少许水,鸡蛋清。
2、打蛋器朝一个方向一直打到粘稠,也就是变成胶状,加少许生粉。
3、猪肉加少量葱花,酱油,蛋清,味精,花椒面,精盐,料酒,老抽搅拌均匀。
4、搓成一个个小圆球,然后表面撒一层生粉。
5、手上拿少许鱼胶,大拇指上下移动搓成圆球,把肉丸从旁边塞进去,搓2下,用汤匙取下,入烧热水的锅中煮。
6、煮好后放入碗中,加点精盐,撒上葱花即可。
三、光饼
光饼光饼是在福州麻饼的基础上改良烤饼,是福建福州福清传统的汉族风味小吃之一。福州人称之福清饼,其色、香、味俱备。“光饼”在福清所有小吃中,声名最响,影响范围最广,文化内涵也最丰富。
烤光饼福州福清烤光饼用的是一口高近两米、直径约有一米的外裹*泥的大缸。先用成捆的松枝在缸内点起冲天大火把缸壁烧“白”,缸底只剩余烬,然后把做好的饼胚,由两人合作,伸手入缸,飞快准确地贴在缸壁之上,若是迟缓一点,就怕那光着的手臂要烤出泡来。由于烤光饼时面对着的是一只大火缸,所以不分冬夏,两人都打着赤膊。一个递胚,一个接胚往缸里贴,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动作敏捷,配合默契,再加噼噼啪啪的贴饼声,仿佛音乐伴奏,节奏感十分强烈。不消十分钟,几百只光饼便全部贴完,然后再用炭火慢慢把饼烤熟,真是叫人大开眼界。在这种大缸里烤出的光饼,只只金*,十分香脆。
烤光饼福州福清光饼堪称是一种真正有过光荣历史的*粮。在福州福清,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光饼跟戚继光抗倭有关。《辞海》里也有这样的介绍专条:“施鸿保《闽杂记》:光饼,戚南塘(按:戚继光号南塘)平倭寇时,制供行*路食。后人因其名继光,遂以称之。今闽中各处皆有,大如番钱,中开一孔,可以绳贯,今浙东亦有,直径约寸许,味微咸”。
民间对福州光饼有这么一个传说:
据载,明嘉靖四十一年(年),福建沿海倭寇猖獗。次年,戚继光率*进驻福清平倭。为了袭击敌*,*中常常不举火烧饭,而由士兵(戚家*多为山东人)按山东老家制作烧饼的方法烤制面食干粮,这种烤饼就是光饼的原型:中间有孔,可穿上细麻绳,挂在胸前,利于行*打仗。后来,士兵发现烤饼虽可以充饥,但常吃易燥火、便秘,不易消化,且口味差。戚继光又和幕僚们在制作过程中加盐以增口味,加碱以助消化,加芝麻以润肠胃、去燥火。改良后的烤饼成了戚家*喜爱的一种干粮,为戚家*全歼牛田(即龙田)据点的倭寇立了大功。后来,制作烧饼的方法传到了民间,老百姓为了纪念戚家*的功绩,便把这种饼称为光饼或征东饼。
食材:
白芝麻、酵母适量、面粉1千毫升、水毫升、盐适量
做法:
1、酵母用水化开后加入盐,然后用水一点点和面加入酵母,直到面团表面光滑为止,然后用保鲜膜封住整个盆子发酵一到两小时,然后再和几次继续发酵后备用。
2、在表面撒上白芝麻,喷点水增加粘性,如果家里没有传统的那种烤炉,那用烤箱代替也行,烤个20分钟左右即可。
四、芋泥
芋泥芋泥芋泥也叫芋茸,是福建省闽菜中的汉族传统甜食之一,以芋头煮熟捣烂加红枣、樱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猪油等辅料制成。福建东部沿海地区有做芋泥的习俗。芋泥常作为福州宴席上的压轴甜点推出,迷人的淡紫色散发着芋泥才有的香味,尝一口唇齿留香。香浓的芋头敲打至细腻绵软,和着猪油蒸熟,不需要多余的调味和装饰,就是这最平凡不过的食材,却能演变出让人*牵梦萦的滋味。
芋泥福州芋泥起源于戚家*。有一年中秋节前夕,戚家*大胜倭寇。遂依山扎营,进行休整,并准备庆贺胜利和欢度佳节。狡猾的倭寇却趁此机会把队伍团团围住,企图困死戚家*。戚家*断粮后,只好挖野菜、剥树皮吃;野菜吃光了,就挖野芋头吃。因为没有处理好,野芋又麻又硬,十分难吃,后来火夫便以蒸代煮;蒸得烂熟,粉绵绵地吃起来又香又易下咽。野菜和野芋头帮助戚家*渡过难关,击败倭寇。蒸芋头的吃法传到民间,经过不断改进遂制成芋泥和太极芋泥。
据传,年,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美、英、俄、德等国的领事为了奚落中国官员,特备冰淇淋作冷餐宴请林则徐,企图让他出丑。在宴席上,初见冰淇淋的林公见其丝丝冒着白气,以为是一道热菜,放在嘴边吹了又吹才送入口中———谁知那冰淇淋却是冰冷的。再坐的列强领事们哈哈大笑。
事后,林则徐也设丰盛筵席“回敬”这些领事先生。几道凉菜过后,端上了一盘颜色暗灰而发亮,深褐又光滑,似两条鱼颠卧其中,不冒热气,犹如冷菜。一位外国领事拿起汤匙舀了一勺,往嘴里一送,烫得两眼发直,吐都来不及;又听得“吱”一声,只见另一位领事的嘴唇也烫出了一圈红红的“花边”,其他客人都给惊呆了。这时,林则徐漫不经心地站起来介绍说:“这是中国福建的名菜,叫做太极芋泥。”从此,该菜名噪远近。
食材:
芋头半个、细砂糖适量、猪油约适量、开水适量、
做法:
1、芋头去皮切块放蒸锅里蒸熟(约30-40分钟,用筷子轻易戳洞,表示已熟);
2、用压泥器趁热把芋头压成泥,边压边加糖(至少加了30克以上量)压好后,试试甜度再决定是否再加糖;如果在压泥过程中太干,可以适当加点水混合压泥;
3、把冷藏在冰箱的猪油放在不粘锅里融化开,倒入芋泥中用勺子混合芋泥;(关于加多少猪油,就看芋泥面上有点油光)
4、把芋泥压入器碗中压实,表面包一层保鲜膜,入蒸锅蒸30分钟(以看到芋泥有涨起表示热度均匀);
5、蒸芋泥时可以融化一点猪油,混合淋面食料:熟芝麻,腰果,红枣(切碎);
6、出锅后撒上淋面食料,如果要更完美,可以浇一层薄薄的烧热的猪油,更提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