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腊八。这一天,总要喝过腊八粥才算圆满。
可能没有哪个城市,会像杭州这样,对一碗腊八粥寄予这么高的热情,进了腊月,就开始算日子,一定要喝上一碗灵隐寺的腊八粥,才算过了一个正正经经的腊八节。
可能也没有哪一个寺院,会像灵隐寺这样,年年腊月初一就开锅,大锅一刻不停,一直熬上8天,认认真真熬出30万碗腊八粥,统统免费,送给杭州市民喝。
这两年,灵隐寺一边熬粥,一边还在做一件事情——给腊八申遗!还真办成了!
灵隐寺成立了一个“浙江灵隐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把腊八节的传供法会、讲经法会、腊八粥,和灵隐寺腊八节习俗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诗词文赋、民间传说,甚至包括腊八粥的配方、做法等,打包在一起,共同申遗。
年,“灵隐腊八节习俗入选第六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年12月,入选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说了,申遗的路才刚刚走了一半呢。今年,还要接着申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的目标,是打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标是这个
缘起北宋时杭州人就开始喝腊八粥
大锅煮粥
杭州人老底子说,腊八粥是“打斋饭,意思是以前僧人用箩筐沿门乞食,挑回寺里。食之有余,就将饭菜晒干收藏。到了腊八节的早上,熬成粥,回报大家。
实际上,腊八粥最早起源于印度,《佛本行集经》里说:释迦牟尼佛成道前曾尝试六年苦行而毫无收获。有位牧羊女供养了他,让他恢复体力,在菩提树下参悟,最终证道,这一天,刚好是腊月初八。
所以,寺院每年在这一天用米、谷、枣、莲等煮粥供佛。后来,为了回报、感恩信众,僧人们也开始在这一天,向信众施粥。
再后来,这一习俗随佛教一起,传到了中国。
中国佛教寺院,关于腊八粥的最早记载是北宋徽宗时代的《东京梦华录》:“(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之后,历朝历代都有寺院施粥的记载。
元代,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追忆南宋临安(即今杭州)的繁华时说:“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音xùn,蘑菇)、柿、栗(外加粟米和豆)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
这说明,杭州人吃寺院里的腊八粥,是有年头的了。
而灵隐寺早在年为接待西哈努克亲王重新开放时,就恢复了熬腊八粥的传统。当时因条件有限,腊八粥的食材很少,只有白果、花生、红豆几种,白果是寺院里的树上结的,连枣都没有。
不过,当时熬的腊八粥仅限供佛。后来,灵隐寺重建药师殿,寺院送腊八粥给施工人员,余下的分给了居士。这就是现在灵隐寺施粥的源头。
据统计,年,灵隐寺施粥份;年,20万份;年,36万份;年,30万份;年,40万份;从年开始,每年固定30万份。这个数字,稳居全国首位。
场面壮观
独家配方12种材料,熬上2.5小时
前面也讲了,和腊八粥一起申遗的,还有腊八粥的配方、做法等。这一碗正走在申遗路上的腊八粥,要怎么做?我找灵隐寺法师,讨教了寺里的方子,你可以在家里试试看。
用料、烧法都很讲究
这一碗腊八粥,看着简单,讲究不少,光材料就要用上12种:花生、红豆、莲子、桂圆、红枣、蜜枣、芸豆、白果、桂花、糯米、大米、白砂糖。
这些再加大米、糯米,就是腊八粥的12种材料。
样样都要精挑细选过。红枣要挑小红枣;蜜枣只要中等大小,太大的会硬,也不够甜;花生要红皮小花生;白果也要买新鲜带壳的……
白果去硬壳后,走油锅,然后冰箱1℃保存;莲子3小时泡发,每小时换水一次;桂圆肉晾干,去一半水分;再把所有食材洗净、晾干。
食材配比是这样的:红枣1、桂圆1、蜜枣1、花生1、莲子1、白果1、糯米3、红豆2、芸豆2、大米5、白砂糖2,少量桂花。
一锅粥熬好,大约要两个半小时,是实实在在的“功夫粥。吃了这一碗腊八粥,就可以福气满满地过新年啦。
特别说明:这样一碗腊八粥,不是轻易就能吃到的,一般都是单位、社区预定过,才可以GET。
不过一样的烧法,你完全可以自己在家炮制一锅。
烧一锅灵隐寺腊八粥
灵隐寺掌勺法师特别提醒:锅里水烧开后,原料要一样样往里放。每下一种新料,都要开大火煮5分钟,开锅后一定要不间断搅拌,防止粘锅,然后再文火煮10分钟。
1.第一个下芸豆;
2.15分钟后,依次下红豆、花生、莲子;
3.接着过30分钟,放糯米和大米;
4.再20分钟后,放红枣;
5.再15分钟后,依次放桂圆、蜜枣、白果;
6.出锅前10分钟放白砂糖,可以少放些,因为配料里的蜜枣、红枣、桂圆都是甜的。
7.起锅前,关上火,静置10分钟。最后撒上桂花,添一丝杭州独有的味道。
摄影朱丹阳薛宁刚(灵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