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马路,概念始自开商埠新建的大马路,亦称一马路。一马路东起十王殿,西至北大槐树,北临胶济铁路,即经一纬一路至经一纬九路,今天统称为经一路。经一路,老济南人更习惯叫一大马路,济南开埠后,成为出西关走北店子过黄河去东昌府的重要商道。
经一路
从大马路到一大马路
年1月10日,经过一年半紧锣密鼓地筹备,在五里沟1号大庙院内,济南商埠开发局举行了隆重的开埠典礼,新任山东巡抚杨士骧主持大典,各阶层参加者有余人,并有60多名德、英、法、日等国侨商参加。商埠局极为重视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面对这片满目荒野沟壑的新开发区,道路建设便成为当务之急。年9月,一条平行于胶济铁路的时髦“大马路”应运而生,济南历史上第一条马路宣告建成。
为什么说大马路是济南第一条新概念马路呢?因为清末以前的济南,过去只有官道、街道和石板路,都很狭窄。即便长清官道,也只是能并排三辆马车的夯实土路,况且过去的马车宽不过六尺(2米)。济南开商埠后修建的第一条马路,其宽度就超过了济南府历史上任何一条官道,成为商埠开发的奠基之作,足可见商埠开发者的超前视野,也为今天的济南留下了现代马路不可或缺的痕迹。
铺一条沙石路,为何叫大马路呢?济南的大马路之名,其源于清咸丰十年()烟台修建的第一条大马路。烟台是山东省最早的通商口岸,此时,西方的马路正在沿海商埠区方兴未艾,是新时代铺路技术的代名词。方法是用蒸汽式压路机压制路面,有路基、路面纵坡,有砖砌拱暗沟,并采用德国柏林标准进出口排水雨斗。这种超前科学筑路方式直到今天仍在应用,是由英国人约翰·马卡丹发明的新型筑路方法,后来被命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
济南商埠兴起后的大马路亦称一马路,原因是年前后又修建了二马路、三马路。上世纪20年代初,随着经二路纬四路商贾云集,周边“黄金地”日益生辉,“小”商埠骤然变大,进而约定俗成,口语中干脆换称为一大马路、二大马路、三大马路……直到八大马路。后来又改为经一路、经二路……
一条充满传奇的马路
经一路是济南市第一条大马路,百年来从东往西诞生了许多济南第一,甚至山东第一,老济南说起来如数家珍:
经一纬一路东口,是十王殿旧址,这里有座正冲馆驿街的欧式古楼,年建成,最早是津浦铁路北段总局济南办事处,名唤津浦铁路宾馆。上世纪初孙中山、蒋介石、胡适等政教要人都曾在此下榻。年10月,第八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在济南召开,时任北京大学教务长的胡适参加会议时就住在这里,他在日记中写道,“这家宾馆,是津浦铁路局设的,开张不久,建筑还好,陈设也很好,在北京只有少数可比得上它。”日伪时期,津浦铁路宾馆曾是敌伪特务机关所在地,很多爱国仁人志士在此惨遭杀害;民国时期曾是国民党警备司令部所在地。
经一路上上世纪80年代建起的天桥宾馆,高7层,是当年天桥区最大的宾馆。因长途汽车站天桥站在此,又靠近火车站,大量乘客蜂拥而至,拥挤不堪。0年东拓经一路时天桥宾馆拆除。
经一路天桥西邻,有两家新中国成立后建起的工厂,规模都不甚大,但颇有名气。一家是济南电信工具厂,生产铁路信号灯,曾经生产出山东省第一双电力用铁鞋;另一家是济南鲁光灯具总厂,是山东省第一家在省电视台做广告的灯具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可惜两家企业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消失。两家企业的西邻是济南铁路局,再往西是胶济铁路济南火车站,如今尚有乘客候车室、欧式办公楼、胶济铁路饭店等百年古建筑完好保存,其身后的津浦铁路济南火车站,是由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设计的一座典型日耳曼式风格的车站建筑,于年建成。它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远东第一站,是济南百年商埠的地标建筑,其造型设计被编入中国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建筑学教科书。但遗憾的是年被彻底拆除,成为老济南难以忘却的痛。
经一纬二路东北角,年曾建起济南第一家西餐馆,且兼营宾馆,是吃住玩一条龙综合性饭店,店名石泰岩,是用随胶济铁路来济南的德国老板名字命名。它的西餐以德式风味大菜为主,可承办大型宴会,光顾者多是外籍客商和国内达官贵人,当时铁路局、邮电局的洋人局长和高级职员们经常光临,亦为文人墨客的首选之地。年春天,著名文人柳亚子偕夫人奉老母游北京后转道济南,游览趵突泉、大明湖后曾在此下榻,曾赋诗一首赞美石泰岩:“一树棠梨红正酣,紫丁香发趁春暄。明窗净几堪容我,暂解行縢石泰岩。”年后,济南市在原地并南延创建了济南无线电一厂,这家国营企业是济南市后来18家无线电厂的母厂,今日“浪潮集团”之始,上世纪末消失。
济南铁路局对面路南有两组建筑值得回忆,一个是原济南经一路小学,是年开商埠后最早成立的新式小学之一,年拆除,现在原地建起了一座高耸云天的“东泰凯悦中心”大厦;另一个是年建起的德国高级职员公寓,由四幢二层楼房和一处平房院落组成,是济南现存最早的异国别墅公寓。
经一纬三路路口,东西有两座著名建筑,西边是山东宾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是商埠地区最豪华建筑,年8月,毛主席来济南视察工作时曾在此下榻。另有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等多位中外国家领导人在此留住。东边是山东明珠怡和国际酒店,是改革开放后在火车站地区建起的第一栋“窗口”建筑,高度曾为济南之最,年竣工。对面路北是火车站出口,西边是一座异域风格的二层“T”型楼,为济南电报大楼旧址。这是年济南开商埠后首建的“济南府电报收发局”,开济南无线电报业的先河。西邻是站长室、车站调度室。再往西95号、97号两套二层简易楼,是经一路上唯一保留新中国成立前原貌的民间商用货栈,虽已摇摇欲坠,但仍残留着时代的印痕和沧桑。
经一纬四路,路东是济南铁路文化宫,为济南市最活跃的文化阵地之一。路西现存一片宅院,据老邻居讲是苗家创办的“公聚和”粮栈旧址。4年拓宽经一路时拆掉了临街门面前楼,但整栋建筑依然保存完好,里面的建筑装饰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新中国成立前后曾长期为济南铁路局职工公寓。年,著名导演王为一曾在此拍摄电影《七十二家房客》。
经一纬五路上的泰丰楼,开业于民国二年()9月,是商埠区最大的鲁菜馆,能同时容纳人用餐。泰丰楼与老城里芙蓉街上的东鲁饭庄并列,曾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济南城里城外两家最大的饭店,大军阀张宗昌、韩复榘都曾多次在此宴请宾客。
经一纬六路,现在是“一桥飞架南北”。纬六路立交桥下曾是“阜成信”大型棉花行,周围老百姓习惯叫它“打包厂”,上世纪30年代“阜成信”每年有近40万担棉花销往各地,占到全省输出量的27%。东邻是济南市市立二院,医院,年由德国天主教修女若瑟创建。
经一纬七路,路北是年胶济铁路开通时济南火车站的旧址,年移至今天济南铁路博物馆位置。旧社会这里曾是“扛大个”(装卸工)最集中的地方。路两边曾是著名的铁路货场和百货批发站,从纬五到纬八路路北有铁路货场三大出口,在计划经济年代,济南市绝大部分物资都是从这里运往四面八方,成为济南国营一运、二运、三运、长途运输公司的摇篮,也是过去成千上万“拉套子哥们”的诞生地。现在已成为高楼林立的“群盛华城”小区。
经一纬九路,南邻是原国营济南罐头食品厂,是上世纪80年代济南首屈一指的大工厂,有职工多人,生产的芦笋罐头多次在国际上获得金奖,忙时一天能生产90吨芦笋罐头,是山东省著名的出口创汇大户。路北号,原是济南面粉厂旧址,厂门正对纬九路,前身是日本人年开办的“满洲磨坊”,这家企业还曾叫过三吉面粉厂,曾经是济南最大的日商企业,年产面粉吨。年济南解放后改称国营济南面粉厂,是济南市唯一生产特制一等粉的大型面粉加工企业。西邻就是济南老商埠日进斗金的西市场。
忆往昔,上世纪30年代中期,经一路铺改为青石板路,直到年整修经一路时,才把每天被川流不息的车轮碾压的坑洼不平的青石板拆除,铺就了平整的沥青路——真正的大马路。3年经一路又一次拓宽改造,加宽延伸,今天的“一大马路”已舒展双翼,展翅高飞,东翼连接明湖路、花园路,西翼连接槐荫街、经十路,成为一条横跨济南东西的金光大道。(作者:黄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