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起柬埔寨的时候,会想到什么?是树与石彼此纠缠互生互长的吴哥佛寺,还是历史上红色高棉的屠杀与暴行?长久以来,柬埔寨就像是一个时间纵度的坐标,当我们旅行归来,仿佛是从柬埔寨的历史归来,而这个国家其余的一切,它的城市、街道、文化、经济乃至生活在其中的人,全都面貌模糊。
我仍旧记得自己多年前的柬埔寨之行。夜晚的金边,只有很小的一块区域亮着灯光,这是旅行者的安全地盘,我们被警告不要走出有亮光的地方。而在四周如潮水般泛滥的黑夜里,或许才是故事真正的模样。
内地版《柬埔寨旅人》,年11月出版。资料图
直到读到了台湾人类学家刘绍华的《柬埔寨旅人》一书,这个国家才终于鲜活起来。尽管作者并没有以田野调查的目的在撰写这本游记,也没有直接讲述柬埔寨这个国家的文化沿革和历史变迁,但一个人类学家职业性的惯性思维和记录,仍使这本薄薄的小书有了社会样本的意义。透过刘绍华眼中的高脚屋、送水节、祭典、乞讨者、异乡人、妓女、警察等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一个文明古国在历史与当今之中错综复杂的渊源与纠结,被展现得淋漓极致。
作者在吴哥窟。资料图
在刘绍华的眼中,柬埔寨的人要比宏大的吴哥遗迹群更为有趣。她在书中这样描述这个东南亚国家:这是一个迅速变化的社会,走向全球化的同时仍有美丽的“非现代性”残存。这里是“天堂与地狱的写实,就如同吴哥窟的石雕故事一般,上演着人世历史中的喜怒哀乐、罪与罚、堕落与超脱”。这里不仅有身披橙色袈裟的僧侣、天真的孩童、西哈努克港的纯朴渔民,也有被地雷炸伤的乞讨者、生活在以茅草和竹片为墙的监狱中的小偷、以及许多住在铁皮屋中挣扎在贫穷线上的劳苦大众。在柬埔寨的日子里,刘绍华生活在洞里萨河的高脚房子里,挑河水洗澡,勺柴火做饭,与许多明明过得辛苦却总是微笑的柬埔寨人相交,见识到了漫天神佛下一个真实的柬埔寨社会。
柬埔寨有许多被地雷炸伤的人,余生只能以乞讨为生。刘绍华图
但如果只用一个词来描绘刘绍华笔下的柬埔寨人,我想应该是狡黠。她在书中写了许多日常遭遇,一个经典的故事是这样的:某个当地人闪了右灯却左转,被警察拦下,警察问他为什么这么做,该名老兄真是天纵英明,他对警察说:“你没看过拳击吗?不都是向右虚晃一招!可是实打左边哪!’”书中还有许多类似的故事,譬如手持一堆证书却什么技能也不会的求职者,随意开出罚款金额的警察等,可以看出,作者在柬埔寨的生活过的并不轻松。然而,尽管这个国家的生活逻辑,常令外国人感到惊异恐慌,但在横冲直撞之外,柬埔寨的优美自在也不是只在这个国家旅行数天的人可以享受到的。
笑容纯真的当地小孩。刘绍华图
一个小小的遗憾是,尽管《柬埔寨旅人》上个月刚刚在内地出版,但它所描述的柬埔寨社会,其实已经是十几年前的故事了。年,刘绍华加入台北海外和平服务团,提着一只皮箱便来到柬埔寨,并在那里生活了两年。之后,她又花费了整整四年的时间,写出了这本《柬埔寨旅人》。不过,尽管如此,书中的柬埔寨,已经要比旅行者习惯的那个高棉王国,真实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