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东侧,有条东西走向的胡同。走在街上,一座座欧洲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别具异国风情;两侧树木成荫,往来行人不多,是北京城难得的清净之地。这条胡同名叫东交民巷,它在中国近代史大名鼎鼎,清末,这里是外国使馆区,各国在这里屯兵驻扎,庚子事变、八国联*侵华,都与这里紧密相关,这里是中国近代史荣辱兴衰的见证者。
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原为一条巷,叫江米巷。元代时南粮北运,江南的糯米通过京杭大运河运抵北京,因北方人习惯称糯米为江米,转运江米的这条胡同,就被称为江米巷。明代,江米巷一截两段,分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清朝时这里有吏部、户部、礼部、宗人府、鸿胪寺等衙署,还有皇家王室府邸肃王府、纯王府等。年清*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东江米巷被划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内居住。东江米巷也更名为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全长米,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这里的使馆建筑,历史大都在百年以上,现在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
从西进入东交民巷,街口一座高耸的欧式建筑像一座小城堡,这是中国法院博物馆,建于年,原来是日本正金银行。建筑整体呈L形,颜色橘、白相间,庄重华丽,转角三层有圆形角楼。砖石结构的外墙,拱形的窗户,白色的门窗,墙面装饰有精致的石浮雕。
向东走,左手路边围墙里有一座红色的建筑,这里是曾经的日本公使馆,建成于年,是东交民巷现存最早的建筑。
继续走,是法国邮*局旧址,单层砖木结构建筑,中西合璧的风格。整体造型为中式四方型,房顶有中式女儿墙,门廊的廊柱为西方古典柱式风格。东交民巷成为使馆区后,很多外国人在此办公和居住,当时建起很多配套服务的设施和机构,包括这个法国邮*局。
法国邮*局往东是法国使馆旧址,高大的单拱券大门,颇像法国凯旋门,门口一对高大的石狮子,看起来比其他国家的使馆要豪华气派。这里原为清王室的一座府邸纯公府,后来成为法国使馆。年“庚子之变”,使馆毁于义和团炮火;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又重修。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陈毅都曾在此办公。到年,被柬埔寨国内*变推翻的西哈努克亲王“流亡”北京,在这里居住了五年。后来,华国锋及国家其他领导人都在此院内住过。九十年代,西哈努克亲王又回来居住,直到年病逝。这里现在是北京市委、*府机关大院。
法国使馆对面是德国使馆,只剩了灰砖的院墙和大门,中西合璧风格,简洁素雅大门非常独特,门两侧上部装饰着砖砌的锥形体,顶部为中式房檐。里面的建筑曾经很宏大,有中式有西式,已经全部无存,现在里面已经都是新建筑。
继续往东穿过十字街口,对面还是东交民巷。
街口一座教堂映入眼帘。这是一座法国教堂,又名圣米厄尔教堂,是老北京城内修建的最后一个天主教堂,原属于法国领事馆的范围。《辛丑条约》签订后,东交民巷成为使馆区,由于居住的外国人很多,法国人就在领事馆的范围内辟出一块地,建起这座教堂,以供居住这里的外国人宗教活动使用。教堂为哥特式建筑,正门上方有精美的白色天使造像。
走在东交民巷街上,百年风雨沧桑,无数荣辱兴衰,一幕一幕电影般回放着近代中国的风风雨雨。遥想当年的“江米巷”,清末成为列强的使馆区,义和团围攻使馆“庚子事变”,八国联*借口侵华,年1月,北京和平解放,解放*入城,毛主席专门下令部队从东交民巷经过。年,又收回外国的驻兵权,东交民巷终于一雪前耻!这条与中国近代命运休戚相关的胡同,成为了历史永远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