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建男北极日记在世界的尽头18依恋太阳 [复制链接]

1#

王建男北极圈简介/p>

年起,王建男在北极理事会划定的原住民居住区(下图红线内区域),开始了“环北极人文生态摄影观察”。

至今已25次进入北极8国,踏查了个人居点和生态区(见下图红点)。

王建男已成为世界上,踏查北极原住民部落,最多的摄影家与人文观察家。撰写了大量北极摄影作品、北极观察杂记及北极相关资讯。

年4月23日周二

努克-伊卢利萨特

-12℃/-6℃

大雪有时晴

西北风,17公里/小时

1

向北,再向北。

今天开始飞往卡纳克的行程。下午三点,先飞伊卢利萨特。早晨起来,浓云密布,飘起了雪花。海湾里,一艘快艇驶过海冰。

雪越来越大。提心吊胆了:如果今天航班因天气而延误,明天那个一周一班的卡纳克航班就接不上了。后果不堪设想。

6:20,天外露出一点光。

试着打开电视,不知是丹麦语还是格陵兰语,总之,播音和字幕一概不懂。

屏幕右侧天气预报的界面上,并列三组数据和图形:左侧是-10,5个雪花;中间是-5,没有雪花;右侧是-10,三个雪花。

依常识推测,那左中右应该是早午晚。如此看来,雪会逐渐减小,中午甚至转晴——但愿预报准确!

下午才出发,上午总不能在旅馆憋着。吃过早饭,老婆大人收拾行李,批准我出去“扫街”,但中午前必须回来,不能耽误去机场。

2

电视台

早上看过天气预报后,特想知道,万人小城的电视台长啥样。

在市中心四处打听电视台在哪里,居然无人知晓。

总算找到了,“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位于市郊,距离我们的住处步行不到十分钟。

努克电视台在一栋建筑面积多平米的小楼里。总共15名工作人员。

5名全职记者,除1个丹麦人外,另外4名都是格陵兰人。

女记者AviaajaKielsen刚刚采访回来,正在核实数据。

作为本土电视台,当地的新闻节目每天必须播出4条长新闻,4条短新闻。外加天气预报。

后期制作与播出系统由5名全职的编辑+技师承担。

PeterTuusiMotzfelot是技师兼导播,又是摇滚乐音乐家。

新闻用格陵兰、丹麦两种语言同时播出,翻译的工作量可想而知。这是翻译AqqaluOlsvig。

电视台的“窗口单位”——接待室。来访民众须经过前台,才能通过那个小门进入内部。

3

咖啡辣椒

中午,路过一家名叫"CafeChili"的餐馆。这两个单词组合在一起,不知应翻译为“辣椒咖啡”还是“咖啡辣椒”。好奇怪的招牌!

走进去,竟是金碧辉煌的中国宫廷式装修。

这是一家借用中餐概念的餐馆,真正主打的却是汉堡类的洋快餐,与装修风格毫不搭界。

装修工程是否华人施工不清楚,但装修材料一定是从中国进口的——千山万水,万水千山啊!在一个只有1.8万人的小城,不惜代价地做如此不可思议的装修,怎么回收投资呢?

开放的餐牌上,貌似中餐的菜倒是有几个,比如:辣鸡翅、烧口蘑。价格不贵,30-60kr之间。从照片看,菜的品相不错,若不是老婆大人已在旅馆上灶,俺还真想在这里尝尝格陵兰的西式中餐。

11点半,已是饭口了。店内两个相连的大厅,仅前厅有三个人在用餐。坐在龙凤门边那位老兄,背靠金灿灿的凤翅,自信地微笑着,颇有些成吉思汗升帐的气场——他叫MikaelPoulsen,是努克的市*维修工人。今天和其他两个同事一起,在这里吃工作午餐。

看看这张脸,还需要求证格陵兰人的祖先是否来自亚洲吗?

4

“扫街”即景

10点钟又去了一次市*厅。

门里门外都是普罗大众,办事须排号机伺候,持号等待时长不到半小时——昨天的门可罗雀状显然是班后的情境。

再次去图书馆上网,收到财*部长维图斯的Email。他热情地向我们推荐一家卡纳克旅馆。只能回信表示感谢了,因为我们在中国就已经订了卡纳克的民宿。

街上遇到菲律宾姑娘MercyCepe。她来这里闯荡三年了。目前在一家泰国餐馆当服务生。

公交车站是免费的民间信息中心,一位姑娘在张贴求职广告。

乌鸦在北极地区是吉祥物。

临近“鹰视界”,刚才还飘忽不定的雪绒绒不知什么时候无影无踪了。

空气中还渗着雪花的湿润,柔和的阳光透过蒙蒙的薄云,在天地间画出了两个巨大的同心圆。仔细端详那外圆的边界,竟是七彩的——这个光环,应为虹。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依恋太阳,感恩彩虹。太阳和彩虹就是我的希望。今天,我的希望如此简单而具体——风平浪静,正点起飞。

5

开放的机场

13:30到机场。距离登机时间只剩一小时了,但还是来早了。在大都市机场的经验,在这里几乎无用——没有安检,出入自由。几分钟办完登机手续,无事可做,随便走出机场,到街上再拍几幅雪后的新区。

努克机场候机厅的海豹皮座椅。

图文:王建男

来源:极地塞翁/王建男的北极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