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题非虚构影视上纪录片对于现实的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形成的 http://m.39.net/pf/a_4362460.html

非虚构说真的

专题·引言

朋友们,延续昨日的专题,今天我们接着聊聊关于“非虚构影视”中以美国的弗拉哈迪和英国的格里尔逊为主要代表的纪录片创作。通过阅读王晖教授的文章节选,期待你和“非虚构”在光影世界中相识。

非虚构:链接于文学与影视之间(节选)

王晖

文学与影视均有非虚构,最为典型的就是报告文学和纪录片。在百余年的发展流变中,这两大类型都在凸显其“非虚构”、“纪录”、“纪实”等核心要素的同时,遭遇对于既存世界再现的真实与虚构等问题的拷问。譬如,报告文学有小说化虚构、夸张,纪录片则有摆拍、搬演、情景再现等。我们首先考察以纪录片为主要代表的非虚构影像。

从电影创始人卢米埃尔兄弟的纪录短片《水浇园丁》、《工厂大门》和《火车进站》开始,以影像记录现实、再现现实就成为电影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

《水浇园丁》来源:图片搜索

《工厂大门》来源:图片搜索

《火车进站》来源:图片搜索

纪录片后来的发展主要呈现两条线索:一是以美国的弗拉哈迪和英国的格里尔逊为主要代表,主张在纪录片当中要有对于现实的“创造性处理”,譬如蒙太奇运用、摆拍、重现等;

弗拉哈迪来源:图片搜索

格里尔逊来源:图片搜索

二是以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直接电影、法国的真实电影为代表,与格里尔逊相对立的严格非虚构而拒绝虚构的主张。这实际上呈现出纪录片对于“非虚构”的两种不同创作理念和取向。

在第一条线索中,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两部默片——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和格里尔逊的《漂网渔船》具有代表性。

作为世界第一部纪录长片,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是其在一家毛皮公司的资助下,用时16个月在哈德逊湾跟踪一个名为“纳努克”的爱斯基摩人一家生活的重现。

《北方的纳努克》来源:图片搜索

影片以这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为聚焦点,从一家人从冰屋(冰窖)中睡觉醒来开始,表现其用鱼叉捕捉海象海豹、建造冰屋等日常举止。其中有不少摆拍的镜头,如再造“冰窖”、鱼叉打猎等。“片中的每一个场面都是预先计划好的,而且纳努克人也参与提出许多拍摄应该包括的内容。弗拉哈迪则在安排过的场景与真实性之间取得平衡。比如,纳努克特地建造了一个一边敞开的冰窖以便影片拍摄到一家人上床睡觉的情景。”[1]

《北方的纳努克》再造“冰窖”来源:哔哩哔哩

《北方的纳努克》鱼叉打猎来源:哔哩哔哩

这部纪录片不仅显示的是异国风情,也可以说是非遗文化片。在格里尔逊看来,以“活生生的场景和活生生的故事”为拍摄对象的纪录片,比“只拍摄在人工背景前表演的故事”的剧情片更具生命力、更优美、更真实。因为“原初(或天生)的演员和原初(或天然)的场景,能更好地引导银幕表现当代世界,给电影提供更丰富的素材,赋予电影塑造更丰满的形象的能力,赋予电影表现真实世界中更复杂和更惊人的事件的能力,这些事件比摄影棚里的智者们拼凑出来的故事复杂得多,比摄影棚里的技师们重新塑造的世界生动得多”。[2]显然,格里尔逊在此对于纪录片表现真实世界的能力、意义和价值是充分肯定的。

与此同时,他也指出纪录片在表现真实现实世界的时候要挖掘出诗意来,而“要在诗人从未涉足过的、跟艺术几乎不沾边的地方挖掘出诗意来,就不仅需要鉴赏力,还得有灵感,也就是说要有勤奋的深刻的洞察力,要付出真正扣人心扉的创造性的努力。”[3]这其实正是其“创造性处理”的应有之义。此语告诉我们,仅有面对真实现实的姿态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描述和表现它的能力。

格里尔逊拍摄的记录渔民捕捉鲱鱼过程的《漂网渔船》,比较多地使用蒙太奇组接技巧。

《漂网渔船》来源:图片搜索

这部影片明显表现出格里尔逊对苏联蒙太奇的兴趣:他快速地剪辑渔船的各个部位,他的影像效果甚至使得片中的一般工人都以英雄形象呈现。”[4]在此,蒙太奇通常被看作是比长镜头更具“创造性处理”的一种表现方式,因为前者强调的是创作主体(导演)对于客观现实中表现对象的偏于主观态度的取舍,或通过组接影像显现出与原生态现实不一样的意义和价值,是一种以作者为中心的理念;而后者则看重原生态现实的直接呈现,淡化创作主体的主观介入性,将影像意义和价值的最终阐释权交给观众。是一种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这两部纪录片都以音乐为背景,其间关键处加以少量字幕呈现,用以链接与连贯全片的叙事,形成完整讲述链条。

《漂网渔船》蒙太奇片段来源:哔哩哔哩

参考文献

[1][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陈旭光、何一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2][英]约翰·格里尔逊:《纪录片的首要原则》,单万里、李恒基译,见李恒基、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修订本,上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版,第页。

[3][英]约翰·格里尔逊:《纪录片的首要原则》,单万里、李恒基译,见李恒基、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修订本,上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版,第页。

[4][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陈旭光、何一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

作者简介:王晖,文学博士、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重点学科暨一级学科带头人,南京师范大学中国非虚构研究院执行院长。

点击菜单栏“关于我们”了解作者

预告一则

敬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