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顾桃导演谈犴达罕等纪录片创作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m.39.net/news/a_5941698.html

“我就是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一定你觉得有意思,它才会有意义。”

“因为纪录片其实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成本。我从35岁开始拍,今年是50岁了,正好50岁属狗的。所以15年是一个纪录片生涯。拍的自己就拍老了。”

“维佳,他现在还在森林里。有时候在定居点儿,有时候在山上,每天也是画画儿啊,喝酒啊,写诗。”

QA

Q

您关于鄂温克族人的三部影片《敖鲁古雅的养鹿人》、《雨果的假期》和《犴达罕》,想请问一下契机和灵感源于哪里?

A

鄂温克三部片子,第一部其实是叫《敖鲁古雅,敖鲁古雅》。第二个《雨果假期》,第三个《犴达罕》。其实我是既没有灵感,也没有找机会。这个其实是我们在/年吧,那时候中国有一批独立电影人,开始都是差不多的状态。并不是去找片子去拍,可能跟自己的本身的状况有关。

本身状况指的是大家可能都比较迷茫,无所事事和这社会脱节。所做的职业呢,又不太喜欢,不同的人,找到了不同的拍摄的主题。当时是一批人。包括徐童啊,拍《老唐头》《麦收》和《算命》的,于广义拍《小李子》《光棍》。我们都差不多那个时候开始拍的。

我本身是学美术的,后来北漂搞得摄影。搞摄影也不太喜欢,回老家了看到我父亲,其实我父亲对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他80年代就在敖鲁古雅。在俄罗斯村地区就拍平面摄影。他们都有原生态。那时候他出了本儿书,我是年的时候回家的,就觉得他这本儿书挺有意思。

我就是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一定你觉得有意思,它才会有意义。所以别去为一个意义去拍摄。

我去了敖鲁古雅之后不安全,发现30年的变化太大了,他们放下猎枪实现定居。自己的传统的生活完全变了。

所以如果说是这个是一个契机的话就是。每个人都漂着。同时也在寻找自己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兴趣点的,那我可能是。这个奇迹就是来自于我的家乡,这个清冷的北方。同时,这么顽强的一个民族失去了猎枪。用烈酒来表达自己的悲伤吧。

Q

拍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A

咱们就说纪录片,我觉得最大的问题不是资金。最大的问题还是你自己的承受力和你自己和主人公之间关系。这个可能是决定性的,就是你自己的一个态度吧,如果故意去拍一个东西,或者找一个题材,不一定能深入进去,所谓的深入进去是自己身心在空间里的状态,所以还是一个承受力,一个勇气。

因为纪录片其实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成本。我从35岁开始拍,今年是50岁了,正好50岁属狗的。所以15年是一个纪录片生涯。拍的自己就拍老了。

但是纪录片呢,也没必要说拍这么久,其实像疫情期间,大家都在自我隔离,自己的经历和接触,也可以拍一个很短的片子。不一定非要像我们那个时候就是得在别人的生活里待这么久。

Q

对于您来说,是客观的记录还是会有主观上选择性的剪辑?

A

我最强调的是人的本能和直觉,本来的能力和你自己的第一感觉。所以在生活里,你不需要有那么多的思考。生活就是那样子,在其他的除了你之外的这种群体里。他其实完全有一种表达了,像鄂温克。他们都失去了猎枪之后,会酗酒不断麻醉自己。怕自己清醒,一直清醒,就觉得生活无望。

先是感性的拍拍,最后呢,形成一个所谓的个理性,其实完全就是在剪辑上了。因为当时素材量也很大。剪辑我也是挑我自己当时拍的最激动的这一部分。

前面儿第一个好像有一个问题,说这个伪记录片儿的,我还认为这自己的片子不是伪纪录片,没有任何的摆拍,没有任何的引导。

Q

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会有迷茫的时刻,您如何调节自己的状态呢?

A

有,很难受的时候就不拍了,当时我是属于北漂。那儿呆一个月,甚至有时候两个月。或者待半个月,不舒服了,自己很难受。各种问题出现,我就走了。但是发现回到北京,也没有更好事儿做。好像很难受。所以人都是这样的,反反复复的去。就把自己的青春,按每个人自己的方式就度过了。

调整自己的状态,最好的方式也是喝酒。有好多喝酒的镜头没放进去,跟自己也有关系吧,因为我在90年代,20多岁的时候就喝很多的酒。毕业了之后,很迷茫和迷失。我的朋友都觉得我酒精中*。

文章《全世界没人关心狗的梦境》

Q

主人公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

A

就在半个小时之前,《雨果的假期里》的那雨果,他现在已经二十六七岁了吧。他给我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