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因余秋雨文章 [复制链接]

1#

天一阁·月湖景区位于宁波市中心地段,由天一阁博物馆与月湖两大核心景区组成,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

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城名胜半归湖。月湖水域面积9公顷,古称西湖,亦曾称鉴湖,历为文人雅士荟萃之地,素有“浙东邹鲁”的美誉。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

匾额南国书城四个大字,是我国著名的宁波宁海籍国画大师潘天寿于年所写。

许多人会疑问,为什么天一阁这个匾额没有落款。据说,匾额的字体是从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字帖中一个字一个字挑出来,所以才没有落款。“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这幅对联则为近代文学家、原文化部部长郭沫若所书。

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明代著名藏书家,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的主人。

铜像后面照壁上的这幅图,叫做溪山逸马图。画面高2米,长4.9米,是一幅堆塑作品,是已故宁海籍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先生的堆塑作品。据说这种堆塑是用蚌壳灰、稻草灰和泥等堆塑刻画出来的,非常繁琐复杂,十分精巧。八匹骏马在溪边休息,形态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觉得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当年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还曾在这里拍照留念。

东明草堂,原是范氏司马第前宅的中厅和主客厅,因范钦自号东明,所以称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

东明草堂原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后为会客厅。因此这里还原了明代中堂客厅的样式,展示明代中后期士大夫会客场景。

东明草堂照壁,也是胡善成老先生的堆塑作品。画中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獬豸。据史书记载,獬豸能辩是非曲直,善恶忠奸、是正义的象征。

范氏故居,是范钦宅地的东厅,是其后代原来居住生活的地方。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范氏故居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这是范钦为保护藏书而精心安排的。“佳酿满瓶书满架,山花如绣草如茵”,这幅对联是后人范永祺所写。

在范氏故居,设计了一组范钦晚年给两房儿子分家产的场景:他拿出一万两白银与天一阁及藏书,供两房选择,大儿子范大冲接受了一楼藏书,二房则接受了万两白银。生动地诠释了“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烟酒切忌登楼;女子不得登楼的严格家规。

公元年(康熙四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

尊经阁,原在宁波府学内,主要存放儒家经典如四书五经之类,系清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民国年间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这里着重展现天一阁由私藏向公藏转变的一段历史。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些媒体和游客错把尊经阁认为天一阁。其主要原因是天一阁太朴实,太不起眼了;而尊经阁飞檐翘角,巍峨壮观,门前蹲了两只石狮子,还有一棵硕大的广玉兰,非常气派,于是就张冠李戴,闹出许多笑话。

尊经阁周围的这些墙壁上的石碑,被统称为明州碑林;,一共有方,其中近80多方是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移过来的。碑文记载了宁波历代经济、*治、*事、文化和教育等情况,成为了刻在石头上的地方史书,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千晋斋,系民国建筑,匾额是宁波慈溪书法家钱罕在年所题。

千晋斋有三个展厅,这间藏有样式大小不一晋砖的是真正的千晋斋。

当年马廉先生捐赠千余晋砖,开启民间向天一阁捐赠之先河,此屋也正是为保存捐赠的晋砖而建。

第二个展厅展示了宁波许多著名的藏书家捐献给天一阁的部分收藏品,其中有冯真群、张季言等藏书家的献书词,表达了他们将辛勤积累的藏书与天一阁并存和造福于后人的良苦用心。

最后一个展厅是历代登上藏书楼的著名学者的事迹介绍。*宗羲,字梨洲,号南雷。被后人誉为中国十七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公元年*宗羲以他的人品、气节成为登上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的第一个外姓人。*宗羲不仅阅读了天一阁的所有藏书,并且还为天一阁的藏书编制了目录。他登上天一阁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百鹅亭:明万历年间遗物,为墓前祭亭,原在祖关山,年移建于此。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

原是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的张公祠,年从江北槐树路原宁波机械工业学校内搬迁过来,改名凝晖堂。

凝晖堂内设“四明兰亭专题陈设”,是专门用来陈列天一阁馆藏的贴石的。

在四明所存储多《兰亭序》碑帖中,尤以天一阁所藏之神龙兰亭为最。此碑笔法秾纤得体,破锋和剥落的痕迹均忠实摹出,被学术界公认为存世《兰亭序》传本之冠,据说刻石的时间要比绍兴兰亭的那块《兰亭序》还早。

水北阁原是清代宁波藏书家徐时栋的藏书楼,原址在西门外亨六享,清代末期藏书散掉后,徐氏后裔住在里面。

年,因宁波旧城改造,为更好地保护水北阁,宁波市*府决定将水北阁迁移至天一阁博物馆内。在天一阁古建筑公司的精心施工下,水北阁及徐氏旧居于年在天一阁南园按原貌恢复。年开始,成为专门收藏新编地方志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

范氏余屋是个独立的院落,这里浓缩了完整的天一阁通史陈列,参观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天一阁从创建至今发展的整个脉络,直观地看到重要文物和图文介绍。

在经过精心打理的小院子里,摆放了一组范氏族人曝书查蠹的场景塑像,生动形象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范氏藏书的管理制度。

智者之香——天一阁发展史陈列”作为天一阁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天一阁发展的历史为线索,全面展示天一阁近年的风雨历程,揭示藏书家藏书精神和文化传承。

天一阁,也叫做宝书楼,是明代嘉靖四十年(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种。

乾隆皇帝见范家藏书数百年不毁,于是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民国初年,江洋大盗薛继渭与不法书商相勾结,盗去藏书一千余部,运往上海倒卖。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年,阁内的藏书仅存部,共卷。

天一阁建成后,也经过几次修葺。最大的一次修葺是在年9月18日台风刮塌天一阁东墙后,范氏无力维修。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向社会各界募捐,至年6月,维修工程完工,共收捐款2万多元。从这次修缮开始,私家藏书楼天一阁逐渐向公共藏书楼方向过渡、发展。年宁波解放,范氏后人将天一阁捐赠给国家。

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南北为纵轴线,由照壁、门厅、戏台、正楼、后殿等形成南北中轴线,左右两侧建有厢房。在装饰上,它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多种传统民间工艺,并且题材丰富,造型优美,是宁波民居建筑的集大成之作。其中尤以朱金木雕最为出众,典型建筑为戏台。

天一阁博物馆收藏的这顶由清末民国初年制造的“万工轿”。它高3米,长1.5米,宽0.95米,重量在公斤上下,需8人肩抬,属一等轿。整座花轿由木质雕花,朱漆铺底,金箔贴花而成,金碧辉煌。极其豪华的朱金木雕万工轿,其豪华程度甚至远远超过皇后用的花轿,有着“天下第一轿”的美誉。

关于天一阁的命名,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范钦在读书时看到《易经》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他认为书最怕火,而水则能克火,受启发而设置了这座楼,并取名天一阁。另一种说法是,范钦搜集碑刻,得一吴道士龙虎山石刻,为元揭傒斯的书,并有天一池三大字,范钦大喜,以为适与自己建阁凿池之意相合,遂以“天一阁”名其楼。

天一阁藏书楼中用一种芸香草夹在书中,用以防止书蠹蛀蚀,这里面还有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

清代谢堃《春草堂集》记载:嘉庆年间,宁波知府丘铁卿内侄女钱绣芸,酷爱诗书,听到宁波天一阁有数万卷藏书,欣喜之余,为求得有登阁读书的机会,就托丘太守为媒,嫁与范氏后裔范邦柱秀才为妻。婚后,钱绣芸满怀登阁希望,对范秀才提出要上天一阁看书时,范秀才为难地说:“范家有‘书不出阁、女不上楼’的家规,你想登阁看书,这是万万办不到的事啊!

钱绣芸为了书而嫁入范家,以至临终都没能走进天一阁,最终抑郁而死。死已不甘,特留下遗言:“我之所以来汝家者,芸草也,芸草既不见,生亦何为?君如怜妾,死葬阁之左近,妾瞑目矣!”钱绣芸可谓是世间第一“女书痴”。

宁波天一阁作为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之一,是千百年来中国士子文人永久的精神家园和圣殿。历经近余年的天一阁是宁波藏书文化的典范,也是中国藏书文化的生动象征,如今已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宁波的书房”。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写出《风雨天一阁》,更使天一阁名震一时。

(拍摄于年4月2日宁波天一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